您的位置:首页 > 篮球资讯

什么胰岛素效果最好(为什么有些人服用二甲双胍效果不佳? 怎么吃,才能发挥最好的效果?

  • 2023-04-30|
  • 作者:|
  • 来源:极速直播

二甲双胍一直是2型糖尿病治疗领域非常重要的一类药物。

权威的2020年版《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》特别强调了它的重要性,指出它不仅是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“一线药物”,也是多种药物联合用药中的一线药物。 “基本药物”。

简单来说,如果你的病情只需要服用一种降糖药,那么医学指南推荐首选二甲双胍; 而如果需要同时服用几种降糖药,那么医学指南认为二甲双胍也应该被列入其中。

就是这么重要的降糖药什么胰岛素效果最好什么胰岛素效果最好,但现实中很多糖尿病人都觉得它的降糖效果并不理想! 那么,二甲双胍的降糖作用是强是弱呢? 药物怎么用才能发挥出最好的效果? 这是所有正在服用或即将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友们应该弄清楚的!

二甲双胍降血糖效果如何?

一般来说,在临床上,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是“好”还是“坏”,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“糖化血红蛋白(HbA1c)”。

根据2020年版《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》的要求:对于绝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,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控制在7%以内是比较合理的.

因此,在很多情况下,衡量一种降糖药疗效的关键是看它能将糖化血红蛋白降低多少。

医学指导文件《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和目标策略专家共识》专门总结了各种常用降糖药降低糖化血红蛋白的程度。

摘自《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及目标策略专家共识》

由此,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,除胰岛素外,可降低糖化血红蛋白1.5%-3.5%,降糖能力“最强”; 在剩下的这么多降糖药中,只有二甲双胍、磺酸盐、尿素和“肽”降糖注射液(GLP-1RA)这三种药物,具有降低糖化血红蛋白1.0%-1.5%的能力。

也就是说,除了胰岛素之外,理论上,二甲双胍应该是各类口服降糖药中最有效的药物之一!

但是为什么,很多糖尿病人都觉得二甲双胍的效果不好呢? 事实上,这可能与二甲双胍日常使用的某些细节有关。 接下来,我们一一说说。

怎么吃才能发挥最好的效果?

第一,相当一部分糖尿病患者没有服用二甲双胍至“最佳有效剂量”!

医学研究发现,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,二甲双胍的剂量越大,效果越好。

2018年版《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》指出,二甲双胍的“最佳有效剂量”为2000mg/天。 如果患者能耐受,建议逐渐增加剂量至“最佳有效剂量”!

但临床上,医生基本不会让糖尿病患者直接服用二甲双胍,剂量高达2000mg/天。 这是因为二甲双胍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恶心、腹胀、腹泻、消化不良和其他胃肠道不适。

为使人体消化道逐渐适应药物二甲双胍,避免出现严重的胃肠道反应,一般建议在治疗开始时以500mg/天的小剂量开始,然后逐渐增加剂量至“最佳有效剂量”。

然而,很多糖友只是完成了“第一步”,治疗一直停留在每天服用500mg或850mg的二甲双胍,而不是在医生的指导下继续增加药物剂量至“最佳有效剂量” . 因此,药物的疗效达不到最佳水平。

事实上,对于这些糖友来说,根据血糖水平和胃肠道反应,二甲双胍可以每周增加500mg或每两周增加850mg,直到总剂量增加到2000mg/天左右。 药物发挥更多作用。

其次,也有部分糖友每天没有按时服用二甲双胍,导致药效不足。

临床上,二甲双胍常用三种剂型:普通片、肠溶片和缓释片。

由于普通药片最容易引起肠胃不适,所以现在大多数患者更喜欢使用肠溶片或缓释片。

二甲双胍肠溶片与普通片剂相同。 他们需要每天服用 2-3 次。 它们通常在小肠内分解,可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。 但是,最好在饭前半小时左右服用。

然而,很多糖友无法严格执行这一规定,甚至在用餐时将肠溶片当成普通片服用,导致药效不足。

二甲双胍缓释片可以每天服用一次,以达到长期效果。

但缓释片的服用时间也有讲究。 清晨空腹血糖高的患者,建议晚上服用,有利于抑制夜间肝糖原的输出; 对于午、午、晚血糖高的患者,可以考虑在上午服药,可能更有利于这些时间点的血糖控制。

第三,我们还需要充分认识到,二甲双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使HbA1c降低1.0%-1.5%。

在一些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和长期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中,二甲双胍的作用会受到限制。 这时候往往需要联合使用其他种类的降糖药甚至胰岛素。

这样才能发挥“1+1>2”的降糖作用。

总而言之,二甲双胍其实是一种降糖作用非常强的药物。 但是,为了充分发挥其疗效,各位糖友一定要特别注意用药的用量、方法、组合等细节。

【参考】

1.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(2020年版),《中国糖尿病杂志》第13卷第4期,2021年4月

2.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及目标策略专家共识

3.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(2018版),《中华糖尿病杂志》第27卷第3期,2019年3月

回顶部